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防治对象为“三病三虫”(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穗蚜、红蜘蛛)。当前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重大病虫叠加发生危害,据气象预报4月下旬还有明显降雨过程,阴雨天气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预计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在中南部灌区有大流行的态势,防控形势非常严峻,请全县广大农民雨后立即开展防治工作。
防治策略
小麦赤霉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见花打药、雨后补防”的原则;穗期蚜虫采取“关口前移,压前控后”的策略;小麦条锈病采取“带药普查,打点保面”的策略;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实现“一喷三防”、农药减量。
防治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最佳时期为扬花株率5-10%,根据当前小麦生育情况,推荐防治适期:中北旱塬在4月20-27日,中南部灌区在4月23日-5月1日。
防治技术
1、南部灌区:主要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防控为主,预防小麦条锈病,兼治吸浆虫。南部灌区田间湿度较大,赤霉病需防治2次,间隔7天再防一次。
每亩选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ml(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50ml)+7.5%氯氟吡虫啉50ml (或35%吡虫啉15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ml)。
2、中部灌区:主要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防控为主,预防小麦条锈病,兼治吸浆虫。喷药后遇雨,补喷一次杀菌剂防治赤霉病。
每亩选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ml(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50ml)+7.5%氯氟吡虫啉50ml (或35%吡虫啉15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ml)。
3、北部旱塬:主要以小麦红蜘蛛、蚜虫、白粉病防控为主,预防小麦条锈病。
每亩选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25ml+7.5%氯氟吡虫啉50ml+15%哒螨灵 30ml。
注意事项
1、无人机防治每亩不能少于1.5公斤药液,飞行速度不能超过4米/秒;自走式喷雾机和电动喷雾器防治每亩不能少于25公斤药液。
2、喷药时要避开扬花盛期,避免造成药害。
3、中部灌区喷药后如遇降雨需补防一次,南部灌区喷药后间隔7天再防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