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电话:13919090129 0931-8628788
客服电话:400-600-9910
公司地址:兰州市定西路团结新村105号(蓝莓颐华酒店西侧)
E-mail: 1605351065@qq.com
在线QQ: 1605351065 |
|
 |
我国PCO行业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
|
2014-1-3发布 |
摘 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有害生物防治(PCO)称为“除四害”运动。半个世纪来,这项群众性的运动既取得了显著成绩,又显示出许多弊端。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大批专业化的PCO企业,它们的出现不但使我国的PCO工作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构建了我国PCO产业的主体基础。在专业化PCO发展初期,PCO行业普遍存在服务队伍无人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市场混乱,不少PCO企业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不正当竞争之中,不但影响了有害生物防治效果,也极大地阻碍了PCO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PCO行业要真正实现腾飞,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PCO行业的管理,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各个PCO企业更应该加强自身努力和自身建设。
一、我国PCO行业分析 1、政府色彩浓厚的“除四害”运动 我国的PCO(即有害生物防治pest control operation,简称PCO)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称为“除四害运动”,主要模式为:由政府职能部门--各级爱卫会通过行政命令,发动各行各业的单位及群众,每年进行一、二次大规模杀虫、灭鼠活动。这种群众性的运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从我国的PCO工作发展史及延续几十年的工作惯例来看,我国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怀。由政府组织开展的群众性除四害运动,使得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疾病预防及控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PCO工作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和问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PCO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行业各有各的除害标准;另一方面,传统的PCO工作,政府干预较多,包袱较重,容易突击的局面。另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PCO队伍从惯例上形成了以各级爱卫办,疾控中心(原卫生防疫站)为主体的协调组织,而从事现场操作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未经过专业培训。这种模式最终造成耗资很大,期望值很高的PCO工作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2、我国专业化PCO的兴起及发展 从发展的眼光分析我国传统的PCO工作,各宾馆、饭店、食品加工厂等特殊行业由于法规的严格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PCO工作应由专业队伍来承担,于是在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率先发展起来有偿服务形式的服务队伍。比如上世纪90年代,北京由于举办亚运会的需要上马了一大批宾馆、酒店项目,需要专业化的杀虫服务。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快速“催生”了一批专业化的PCO企业,尽管水平有高有低。 1997年,全国爱卫会修订、提高了四害单项考核的标准,显示了政府部门意识的提高以及对PCO行业的支持。良好的成长环境、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以及PCO业内人士的发奋努力,使得PCO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相当一部分PCO企业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技术方面,其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在PCO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我国PCO工作得到很大改善,各种有害生物密度显著下降,危害减轻。并且,随着PCO工作的不断开展,又培养出了一支支专业化极强、训练有素的队伍,从而构建我国PCO产业的主体基础。 3、PCO企业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PCO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没有政府的管理和法规的约束,各地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的共同问题是: ① 服务队伍无人管理 2000年,对北京、广州、福州、长春、成都、长沙等城市抽样调查PCO企业460家,在当地依法进行工商登记的只有109家,仅占调查总数的23.7%。大多数的服务队伍未经登记注册,处于无管理状态。
②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在抽样调查的460家PCO企业中,共有从业人员3133人,具有大学、大专、高中文化水平的有679人,占调查总数的21.67%;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788人,占调查数的25.15%;具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有252人,占调查数的8.04%;不识字的人数高达1414人,占调查人数的45.13%。
③ 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由于国内尚无类似国外PCO专业的学校及培训基地,各地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并且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也无法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前述调查曾抽查2个城市的321人,学过或有点专业基础人员为67人,仅占调查数的20.87%。 如此低下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但难以保证防治效果,而且经常出现污染食品、食具等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人戏称此种状况是“保了一夜无蚊叮,寿命减少一年整”。 4、PCO的市场竞争 在PCO产业兴起的初期,PCO企业的利润相对比较高,不少人趋之若鹜。据统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市专业和非专业的PCO企业约有700多家,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分别约有300-400家,其它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南宁等分别有数十家至上百家。这么多公司来分享PCO这块蛋糕,其竞争激烈的程度异常激烈。 同时由于我国的一些特殊性,一方面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各种途径限制竞争,甚至发生一些垄断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欠缺以及部分PCO人员素质低下等诸多因素,造成在大多数地区的PCO市场都非常混乱。笔者曾接触过许多PCO企业,他们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PCO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无限制压低价格、回扣、降低服务质量等在PCO这个领域屡见不鲜,甚至有时候PCO企业从客户收取的服务费用连按次数喷水都做不到。这种混乱的市场局面不但保证不了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也阻碍了各PCO企业的发展。 5、政策缺陷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逐渐认识到了PCO的重要性,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出台了对PCO企业的管理规定,国家劳动部也颁布了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的职业标准。这些法律规定极大地促进了PCO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PCO市场。但是,由于先天缺陷太多,目前在落实、监督、检查等政策方面还有许多地方尚待完善。 6、国外相关情况 目前国际上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PCO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服务性产业,在全美形成有管理性的协会组织(NPMA),在协调政府、议会相关政策,制定行业服务规范道德行为准则,编写教材,组织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PMA会员除美国各州外,还有几十个国际会员,已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PCO协会。 美国的PCO纳入行政部门的管理,并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对PCO实行执照制,凡从事PCO的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通过严格考试,获得州政府农业部门颁发的从业执照后方可从事虫害防治的服务。专业公司只能雇佣那些有执照者,否则违法。 美国PCO防治对象不仅限于卫生害虫,还包括白蚁、蜂、水生昆虫、蜈蚣、蜘蛛、纺织及纸张害虫、仓储害虫、果木害虫及真菌,鸟类等,能基本满足家庭及商业用户对各类虫害防治的需求。 二、我国PCO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总体看来,PCO是一项既平凡又有意义的事业,虽然它永远也挤不进“时髦”的高科技产业范畴,但是社会和群众都需要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服务产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以及广大民众对PCO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PCO行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前几年,笔者对一些城市进行调查,抽查有PCO服务需求的宾馆、饭店、食品加工厂、饭店、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场所,总计242447个,已实施有偿服务的数量是5834个,仅占有需求服务总数的2.41%,因此PCO市场开拓前景十分广大。 目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给PCO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要真正实现PCO行业的腾飞,我们还应该在如下一些方面多做工作。 ① 政府部门加强管理 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PCO队伍的管理,把PCO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使PCO行业的准入、上岗、培训、质量监督、优胜劣汰等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我们还应该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小政府、大社会、全功能”的管理模式,确立“政府负责、群众参与、专业化公司实施、疾控部门监督”的工作方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我国PCO水平的提高和PCO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② 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PCO行业的具体情况,PCO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经验交流、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及科普宣传等活动,帮助PCO企业开拓业务范围,规范PCO市场,鼓励和引导PCO企业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从而促进我国的PCO行业向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升行业水平和行业形象,扩大本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 ③ PCO企业自身努力 a.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我国的PCO行业由于兴起较晚,所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与扶持也比较少。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PCO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这个关键时期,PCO企业应该意识到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的各项工作,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政府扶持。 b.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 PCO企业要以市场为向导,及时了解公众的利益需求,推出适当的服务项目,有效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只有这样PCO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目前PCO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宾馆、商场、酒店、大型超市等公众场所,在不远的将来,住宅小区和农村市场就可能成为PCO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c.提高公众的信任度 PCO企业应该经常组织或参与公益活动或义务宣传活动,在广大市民提高对有害生物认识的同时也提高对企业的认识,这样PCO企业就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d.自身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质量优劣往往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PCO企业应该在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模式、抓好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获得客户长久的支持,永远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
|
上篇:没有了 下篇:热烈庆祝《第五届武汉大学专业有害生物管理高峰论坛》开幕 |
|
|